莫大康:中国半导体这场力量的博弈要坚持不懈
全球半导体业向中国的转移加剧,势不可挡。面对新的形势下,中国半导体业试图借助“肩膀”,迅速提升自已,但是能否“如愿以偿“,尚不好下最后的定论。恐怕这是一场力量的博弈,关键在于自身要努力。
回顾刚开始芯片生产线转移中国时,外方都采用独资模式,因为它们自身不缺资金,更多方面是担心IP的洩漏。本来西方的“瓦圣约条约”对于芯片生产线的转移中国是有严格的限止,然而经过实践的证明,它们的疑虑消失。因此海力士,英特尔,三星,之后的台积电都纷纷照此办理。
东西方的较量始终是时起彼伏,在半导体领域中是更为明显
对于此等的转移,中方是不满,但是也无奈,芯片巨头们不肯有丝毫的让步。但是随着中国半导体业自身的不断壮大,实力的增强,如中芯国际,华力微,华虹宏力等已经进入全球代工的先进行列,以及谁也不再怀疑,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对于全球的推动作用越加显著,加上中国是全球终端电子产品的最大市场等因素,导致中国半导体业的权重因子日益增大。
所以紧跟着巨头的台湾地区“联电”及全球代工老二的“格罗方德”也不得不放下身段。它们十分清楚,需要中方的资金及市场的支持,但是从心底里是不愿把先进技术给中国。所以它们开始变换策略,采用与中方合资的模式,包括如厦门的“联芯”,晋江的“晋华”,及成都格罗方德的“格芯”。
事物都是相对性,各有利弊。在独资模式时,中方盼能合资,它们不同意。而如今进入合资模式,看似十分“光鲜”,实质也很“苦涩”。
“合资模式”要做学习的典范
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业的合资模式,中方硬不起来。因为人家主导技术与市场,中方大多是出资,出地,提供各种的优惠条件与保障作用。合资模式有利的方面是按股权分利,对于经营者相对有些促进与保证作用,而且中方“省心”,所以在地方政府项目中很是盛行。
然而关键的先进技术的转移历来是十分困难,它们首先转移的一定是成熟的制程,所以经常会引起本土芯片制造厂的反感,等同于仅有的订单被摊薄。然而对于先进制程技术的转移,不管文本中写得多么漂亮及完善,实际上总会出现“状况“,推迟转移。因为先进制程技术,就是生产力,它首先要保障外方自已工厂的运行与盈利。只有在特定情况下,它自身的产能不足,或者订单实在作不完时,才会开始技术转移。要清楚这是一场实力的搏奕,需要经过争斗,任何先进技术是用钱买不来,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,从“学生”逐渐变成“老师”,这样的演变不会自然的诞生。
在中国的芯片制造业中,成功的合资模式尚未显现,中方也不太熟悉。早期的华虹与日本NEC,合作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分手。
显然各地合资项目的细节如同“谜”一样,不为公众所知,尤其是技术的入股比例等。然而可以估计到,先进技术的入股比例不会太低,而且“边界”一定是模糊的;二是它们主导的合资厂经营,不太可能会损害到它们自已制造厂的利益;最后它们都会执行“瓦圣纳条约”,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中国。实际上对于中国半导体业而言,中方从产业利益出发,是试图通过合资模式能获得一定的技术,及生产线的管理经验,包括人材的培训等。所以通常很难预测合资项目能够生存多久?。
合资模式的呈现是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,因为这些外方的资金实力不足,眼睛又紧盯着中国的大市场,否则它们也不可能进入中国。但是合作是双方的事,首先是按规则办事,态度要谦逊,底线要守住。合作中不可能没有矛盾,要善于因势利导,有理有节。任何时候要想清楚中国半导体业需要的是什么?,所以首先是虚心的多学习。
继续改革开放
研发,兼并及合资,合作齐头并进
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不可能找到一条“万全的策略”,都是“两难中的决择”。所以尽管现阶段国际的形势并不乐观,但是仍要充满信心,要用最小的代价去争取好的结果。
全球化时代下,中国半导体业不可能再关起门来干,所以继续改革开放的策略不可动摇,只要有一丝的希望还要努力去争取。前一阶段采用兼并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也十分艰难。如今开始“合资的模式“时代,又前进了一步,但是相信前方的道路也十分艰难,需要付出代价。
要认识到“你中有我,及”我中有你“是总的趋势,关键如何作为”利益攸关方“,通过竞争,甚至是争斗去得到自已想要的东西,显然,“虚心学习”与“勇敢的争斗”必须并用。诚然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研发,这是一条自己能掌握命运的路,但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投入,周期也很长,这是现实,没有捷径。
来源:莫大康
Copy right©2007:All Reserved. 西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孵化器有限公司
办公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二路77号光电园二层北 办公电话:029-88328230 传真:029-88316024
陕ICP备 19002690号
陕公安网备 61019002000194号